愛麗絲·米勒在她的著作《都是為你好》(For you Own Good)中,曾把那些陳腐過時的家庭規(guī)則統(tǒng)長江為“毒性教條”。這本書的副標題是“兒童撫育中的兇殘暴力”。而這種暴力常會重復出現(xiàn),當那些受虐的兒童長大成為父母之后,歷史往往會再度重演。下面石家莊心理咨詢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
“毒性教條”以孩子們的服從為主要標準。在服從之外還有整齊清潔、控制情緒和欲望。當孩子們能照著指示去思考和行動時,他們才是“好”孩子。當他們謙恭,討人喜歡、會替人著想、毫不自私的時候,他們被認為具有美德。小孩越是“有耳無嘴”、越是“說話適時”越好。米勒將“毒性教條”整理歸納出七點:
1. 對需要照顧的孩子而言,成年人就是他們的主人。
2. 成年人像法官,可以決定是非對錯。
3. 孩子要為成年人的憤怒負責。
4. 父母犯錯可以免受責難。
5. 孩子在生活中的自主獨立,對權威的父母來說是一種威脅。
6. 孩子太要強的個性要及早“化解”才好。
7. 對孩子的管理要早在他們不知道的時候就開始,以免孩子發(fā)現(xiàn),而抖出父母的行為。
以上這些規(guī)則,如果完全遵守的話,家庭中的某些人(父母)就能完全控制另一些人(孩子)。而在現(xiàn)今社會中,除非是有極嚴重的虐待兒童的行為出現(xiàn),否則沒有人會為了孩子的權益而干涉父母的管教方式。也就是說,一般人已經習慣了父母對孩子的完全控制。
遺棄是“一種夾帶著強烈情緒的虐待、忽視以及粘結性親密關系”的暴力。在這種定義的遺棄經歷,會對兒童的自信造成很大的傷害。然而,并沒有任何機構或法律可以監(jiān)督和制裁這種虐待行為。反之,這些“毒性教條”,長久以來一直行到我們教育制度、宗教界的認同,也得到我們司法系統(tǒng)的充分保障。
“毒性教條”灌輸給孩子一些錯誤而未經證實的知識和觀念。這些錯誤信息代代相傳,例如:
1. 有責任感就會有愛。
2. 憎恨可因壓抑和禁止而消除。
3. 父母理應享有尊重,只因為他們是父母。而任何15歲以上的人不經訓練就不能勝任父母的工作。(一個接線生為他的工作所受的訓練,可能都多過許多為人父母者。)
4. 兒童不值得尊重,因為他們只是小鬼。
5. 服從能使孩子堅強。
6. 過高的自尊是有害的。
7. 較低的自尊能使人較有利人之人。
8. 對孩子溫和是有害的。
9. 對孩子的需要有所反應是錯誤的。
10. 對孩子嚴厲和冷漠,能讓他對現(xiàn)實生活有較好的準備。
11. 與其讓孩子坦白說出心中的滿,不如讓他們假裝欣賞感激。
12. 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比真正的為人更重要。
13. 父母不能忍受被冒犯。
14. 人的身體是骯臟的。
15. 強烈的感覺是有害的。
16. 父母沒有欲望,也沒有罪惡感。
17.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今天的父母可能并不完全接受上述的觀點,有些父母持有極端相反的信念,造成別一種不利于孩子的結果。然而許多上述信念仍不知不覺地被執(zhí)行,而這種信念在我們面對危機和壓力的時候格外活躍。事實上,父母本身也無所選擇,除非我們自己面對或處理過和自己父母之間的關系,否則,在下意識里,許多信念已經代代相傳。上一代的家庭如果傷人,下一代的家庭有潛意識里,也極有可能是傷人的。
以上內容是石家莊心理咨詢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于害人的毒性教條的相關知識,如果需要了解更多關于心理咨詢的問題,可以來咨詢我們。我們會耐心為您解答。